——华南理工大学援疆干部徐志佳
来源:宣传部
徐志佳,男,中共党员,汉族,博士研究生,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2020年9月27日,作为援疆干部到bes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担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对外交流、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协管科学研究工作。

“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从此之后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新疆梦。2020年7月,突然接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的通知,征求我是否愿意成为第十批援疆队伍的一员,赴bes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开展援疆工作。因为心中的新疆梦,我征得家人的支持之后,就毫不犹豫响应号召,成为了一名援疆干部。
到了新疆、到了塔大之后,让人心胸开阔。在沙漠边缘的塔大,号称沙漠学府的塔大,满校园都是绿。
后来在塔大工作、生活得越久,对塔大的了解越深入,心中的一种感情就越强烈,这种感情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感动!“天当床、地当房、田野当课堂,手拿笔、肩扛锄、大地写文章”,塔大的创建和发展历程,诠释着什么是扎根边疆,什么是艰苦奋斗,什么是自强不息,什么是甘于奉献!我的内心一次次受到洗礼,一次次想要致敬,一次次湿润眼眶!
援疆期间,深感塔大对援疆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我在塔大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好,要说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偶尔来自于支持我援疆的家人的盼望;二是来自于我在华南理工大学带的研究生的期盼;三是担心害怕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足。
成为援疆干部时,家里的大宝刚刚2岁3个月,2020年12月,二宝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虽然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但也带来了新的烦恼。尽管家人一如既往地支持我援疆,但是我的心里仍然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我的盼望,盼望我早日回家团圆。面对小家和大家,通过视频、电话、假期探亲等多种途径进行沟通,我和家人都在慢慢适应、调整。
与此同时,成为援疆干部时,我在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带了3名研究生,后面又增加了2名研究生。由于我远在新疆,学生们在学业方面对我充满了期盼。对于这个问题,我与每个学生讨论、确定了研究方向,采用线上方式每周给学生开一次会,了解每一位学生每周完成的工作、遇到的困难和下一周的工作计划,并针对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现在学生已经习惯了远程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业都进展顺利。
此外,由于相对年轻、经验不足,在塔大工作期间,内心总是担心能力不足,难以做好分管的工作。为此,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能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来到塔大时,塔大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变革期,面临统筹扩大办学规模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能够成为塔大这一历史性进程的参与者,我倍感幸运。为了适应新形势,我积极努力完成学校和学院交给的任务,也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一是了解基本情况。通过完成机电院十年对口支援成果汇编工作,快速了解塔大和学院各方面的情况;二是确定工作思路。针对统筹扩大办学规模和高质量发展,确定自己的工作思路,重点探索新型教学理念和技术在塔大的适应性应用;三是开展创新工作。由于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学校、学院的需求较为契合,在学校的关怀下,在学院的统筹安排和大力支持下,我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创新工作:
筹建机器人产业学院和机器人创新实验班。以适应新疆对机器人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未来卓越工程师和企业领军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目前,机器人产业学院建设方案已经确定,部分实验室已经建立,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现代农机装备研究所等单位的共建协议已经签订,机器人创新实验班已经正式开班。

申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认证。以促进“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的形成,进而促进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为学院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目前,专业认证申请书已经提交,同时,建立了“产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批专业认证队伍。
指导力学类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针对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力学类实验排课紧张的问题,利用华南理工大学虚拟实验室建设资源,指导学院教师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搭建力学类虚拟仿真实验室,以便于学院后续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方式更好地组织力学类实验。目前,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队伍已经就位,虚拟实验室搭建工作正稳步推进,并将于本学期内完成拉伸压缩虚拟实验室建设。
推动“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鉴于学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大、教师数量紧缺的问题,大力倡导并推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方式,帮助教师利用有限的时间应对学生规模扩大带来的更重的教学任务,同时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目前学院教师已经制定了各种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案,并在暑假完成了录课。
协助学院凝练科研方向。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项目申报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昆仑学者、银铃学者等资源,协助学院凝练科研方向。目前,协助学院制定了兵团南疆特色产业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系统梳理了学院在南疆特色产业农机装备领域的研究工作,确定特色林果、棉花、农林牧生物质和蔬菜设施等南疆特色产业的机械化作为学院的主干科研方向。

拓展科研合作交流渠道。帮助学院青年教师拓展对外科研合作交流渠道,搭建了学院青年教师与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工学院等高校的合作交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