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宣传部

2013年至今,格明古丽·木哈台和她的团队足迹遍布南北疆乡村和连队,行程累计14万余公里,在第三师、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农一师及阿勒泰地区各县市,通过调研上述地区农民已有的家禽养殖模式、家庭实际经济和劳力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帮助农民开展土鸡原种保护、选育、苗鸡孵化,积极推广生态家禽养殖模式,对典型扶贫的示范基地进行养殖标准制定,并就存在的一系列常见疾病提出了防治措施,探索出一套适合南疆庭院家禽养殖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团队通过深入基层调查南疆农民家庭养殖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民的劳力、经济、意愿、硬件设施等实际情况确定了适合当地农民饲养的畜禽种类和养殖模式。有些果农的果树比较老,套种农作物产量低,利用林下养殖可提高每亩地的利用效率,团队主推放养黑羽肉杂鸡,养殖规模为每批1000-3000只,每年出栏3批,果园鸡按照25元/公斤计算,每只鸡纯收入为10元以上,同时鸡粪可作为有机肥直接回归果园,降低使用商业化肥的成本,达到种养殖生态小循环,并且提高了每亩果园的总收入。团队在近七年的科技扶贫工作中,成效显著,得到当地农民的普遍认可。累计现场培训农牧民4.7万余人次,在线培训6万人次以上,一对一的指导贫困户1100余户,企业23个,培养技术人员179名,建立养鹅脱贫示范村1个,正在推广到其他6个村,养鸡脱贫典型示范户连队1个,推广庭院饲养家禽种类包括肉杂鸡、土鸡、绿壳蛋鸡和鹅生态养殖技术和乳用马的饲养管理技术。编写《家禽庭院养殖技术》,免费发放养殖户1000本。指导阿勒泰地区马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团队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称赞,中央、自治区和兵团主要媒体的大力宣传报道。
团队成员担负着教学、科研、科技服务的重任,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真正把文章写在了南疆大地上,用自己的辛勤工作为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应有贡献。